数学学院(珠海)本科生顾梓卉、林冠桦和张曦予同学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发布人:叶海霞

        在经历近2年的研究学习后,近期,数学学院(珠海)2020级本科生顾梓卉、林冠桦和张曦予同学在数学领域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发表了题为On Ramanujan’s inversion formulas的学术论文,指导教师为叶东曦副教授。

image-20240321082117-1

       2022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关于月光模曲线的椭圆点的计算”获立项资助,同学们在叶东曦老师指导下一起开展研究学习,几乎每周进行1次线上或者线下讨论,学习了模形式、黎曼曲面、经典Ramanujan反公式等知识,同时尝试证明一些新结果。在持续的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过程中,同学们和叶东曦老师从轨道流形的角度出发,研究Ramanujan反公式,并对Ramanujan反公式和相关的经典超几何变换公式给出新的证明。

研究学习心得

       顾梓卉:感谢叶东曦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学校、学院提供给的大创项目支持,让我在本科期间收获了一次完整的科研训练经历。无论是每周的汇报讨论,还是平日里和小组成员们共同探讨问题,都帮助我从最初对科研的懵懂、畏惧,逐渐变得敢于思考和求证,也让我明白,科研之路虽非一蹴而就,但也绝非寸步难行。曾经一直认为科研的必要条件只有天赋,但在叶东曦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发觉勇于尝试、刻苦钻研、不畏失败同样不可或缺。这篇论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以及老师指导的结果。有了这份科研训练经历的加持,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秉持不断钻研、敢于尝试的科研态度,勇于从不同角度看待并解决问题。

       林冠桦:这次发表论文的经历是我们小组的宝贵财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学校和学院对我们的悉心栽培以及叶东曦副教授给予的精心指导的重要性。正是在学校、学院提供的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平台上,我们才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次的科研旅程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未来科研道路上的信心与激励。我们将加倍珍惜这次机会,继续努力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曦予:这次参与发表论文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珍贵。我不仅仅学到了更前沿的数学知识,更收获了对数学研究最初的认识。这些知识起初我并没有很深刻的理解,但是在研究学习中我逐渐发现它与我学习的课程有所交叉,研究学习让我可以更好的理解新的课程和从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合作,我初步知道了在做数学研究的时候可能会面对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去尝试解决一个暂时没有答案的问题,这对我是很重要的一个经验。我也因为这次经历发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更加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心。特别是最近在写毕业论文,我更加感受到了这次经历给我带来的改变,我更知道如何与导师交流,沟通确定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更加知道如何开始学习一个比较陌生的方向,以及更有针对性地检索一些需要的信息。总而言之,非常感谢叶东曦老师对我们的指导与帮助,可以参与论文的发表,我感觉非常荣幸与感激。

结语

        数学学院(珠海)一直注重并致力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院大力推动“卓越导师”“i数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科研训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激发学生科研兴趣,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此次,本科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仅是学院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成果,也是学院浓厚的科研氛围的体现。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研究学习中来,利用大创等科研训练项目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