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中山大学数学与交叉科学论坛 (第1期)
10月30日,中山大学数学与交叉科学论坛(第1期)在珠海校区海琴2号3楼西侧公共空间顺利举办。该论坛由数学学院(珠海)开设,本期主题聚焦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深化数学在农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的运用。农学院党总支书记程月华,数学学院(珠海)党委书记孔晓慧、院长赵育林、副院长刘长剑、院长助理邵国宽出席本次活动,论坛由数学学院(珠海)时聪副教授主持。
首先,来自农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数学学院(珠海)的发言代表分别介绍本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现状和规划。
随后,学者们分别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结合数学在相关领域的运用展开分享。农学院姜晓谦副教授作“层状双氢氧化物对土壤磷的持留与缓释研究”专题报告,介绍了层状双氢氧化物在提高土壤中磷的持久利用性方面的应用。数学学院(珠海)杨季琛博士后作“斑图与反应扩散方程”专题报告,分析斑图形成过程中的数学原理及地形对于斑图形成的影响。农学院史俊鹏副教授作“作物基因组大数据助力分子育种”专题报告,对作物驯化过程的表型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并进一步阐述了基因组大数据和生物信息学算法在相关领域的运用。数学学院(珠海)陈秀卿教授作“Global weak solution for kinetic models of active swimming and passive suspensions”专题报告,介绍了两类不同游动机制的细菌在水里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应的宏-微观模型,并用严格的数学理论进行了刻画。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杨乐副教授作“生物质基化学品前沿科学”专题报告,从催化剂设计、反应体系创新等角度提出了木质纤维生物质制取化学品、微藻制取燃料油催化反应研究中存在难题的一些解决方案。农学院徐晨阳助理教授作“农业遥感技术中的数学问题”专题报告,介绍了农业遥感监测技术在现代农业精准灌溉、智能施肥等领域的应用。数学学院(珠海)邝东阳副教授作“背后的数学——于交叉学科中学习模型之一瞥”专题报告,列举了数学与人工智能推动应用科学发展进步的事例,分享了自己对于数学思想理论、人工智能工具、具体应用科学三者间关系的见解。







学者们作专题报告

合影留念
下午,学者们走访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考察。该公司成立于1991年,总部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南屏科技工业园,是一家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先进的植物提取工艺,致力于绿色饲料添加剂、食品酶制剂、工业酶制剂和生物医药等行业的研究、开发与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学者们参观公司展示厅、实验室,和公司科技工作者们就专业领域问题展开交流研讨,气氛热烈,收获满满。

学者们抵达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考察

参观公司展示厅和实验室
数学学院(珠海)开设数学与交叉科学论坛,旨在推动基础学科与新兴科学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促进多学科特别是深海、深地、深空、深蓝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创新,引领学术前沿,更好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本期论坛效果良好,为日后该活动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